习练健身气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调身、调息、调心。调身是调节肢体活动,调息是调节呼吸活动,调心是调节心理活动。通过三者的协调配合,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,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如果我们在习练健身气功的初级阶段就强调三调的密切配合,就会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、拔苗助长的情况出现。因此,中老年在习练健身气功的过程中应遵循练功的基本规律,分步骤,循序渐进地进行习练,一是调身;二是调身与调息相协调;三是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三者协调配合,逐步达到三调合一,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。
在习练健身气功的过程中,需要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三者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健身气功的健身作用,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。因此,习练健身气功应该按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三个阶段来进行。
一、调身
以调身为主,调息、调心为辅,重点在于调身。
在调身的初期,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,做这个动作时,忘了下一个动作,或者在做某个动作时,把某些动作细节忘了。随着练习次数和时间的增加,习练者对动作要领逐渐掌握,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记忆动作上,而是集中在动作的准确性、协调性上,并逐渐开始享受练功给自己身体带来的舒适感。此时,习练者偶尔会在某些动作上加上呼吸和意念的配合,但是仍然处于朦胧状态。在此阶段,习练者要特别注意放松。放松包括两个方面:身体的放松和精神意识的放松。身体的放松有利于舒张血管,促进气血畅通;精神意识的放松有利于大脑入静,促进神经的兴奋性达到适度的平衡,提高大脑的内感受性,增强大脑对身体的感知力和控制力,从而使习练者的动作越来越准确、协调和美观。
二、调身与调息相协调
以调身、调息为主、调心为辅,重点在于调身与调息的协调配合。
当习练者的动作达到准确、协调、美观的程度后,就要进行调身和调息的配合练习。动作做到哪里应该吸气,哪里应该呼气,都要一一对应,使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。在调身和调息配合练习的过程中,注意动作要柔和缓慢,呼吸要细匀深长,不要做过快、过深的呼吸,防止出现憋气、胸闷及过度通气等不良现象。调身与调息的配合,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自然、协调的状态。因此,在此阶段,习练者应根据自身特点,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,通过加强对呼吸的调节作用,增加人体的摄氧量,排除体内的废气,增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,改善内脏和中枢神经机能,使身体的健康状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。
三、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三者协调配合
调身、调息、调心协调配合,逐步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。
当调身与调息能够自然协调地配合之后,就要加强调心的作用,使调身、调息、调心协调配合。动作做到哪里应该吸气,意念应该放在哪里,动作做到哪里应该呼气,意念又应该放在哪里,都要一一对应。通过长时间的练习,使三调之间逐渐产生有机的联系,促进三调配合的协调化、同步化,并逐步形成节律性运动。随着三调配合的不断深入和熟练,三调之间自然的有机联系将完全取代有意识的练习,从而进入三调合一的高级境界。此时习练者的身心将获得质的飞跃,功法动作会依靠三调之间自然联系的张弛力量进行。
目前,国家体育总局推广普及的健身气功共有易筋经、五禽戏、六字诀、八段锦、大舞、导引养生功十二法、十二段锦、太极养生杖、马王堆导引术9套功法。每套功法风格特色各不相同,而其中“入门级”的健身气功·八段锦老少咸宜,受到了众多中老年习练者的喜爱。还有健身气功动作舒缓,更适合于中老年的身体力量、柔韧度、平衡能力和灵敏度,同时,有助于老年人提高抗衰老能力。现代医学认为练习健身气功有助于老年人提升大脑功能,经常练习健身气功能让人的能量代谢降低,心肺功能和动作反应速度明显提高,有利于中老年人抗衰老,延年益寿;还有利于消除老年人焦虑、抑郁、孤独等不良情绪,获得更健康快乐的心理,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。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,患病率高,而健身气功有助于祛病防病,因此健身气功也成为中老年人健身的首选项目。
(摘自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官网)